习本课堂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更具革命性与颠覆性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1 17:32:04

《习本课堂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更具革命性与颠覆性》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61)



传统教育教学讲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个主要是指知识的传授。在今天这个时代,知识驱动转向智慧驱动和创新驱动,互联网这么发达,这种被动式的教育受到了质疑。新时代对于教育教学而言可能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即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观察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这种教育教学需要分析法、逻辑法和归纳法融合发展、互动前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们国家的建设过程之中,科研创新能力可能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所有的竞争最终都取决于技术水平;而技术水平取决于人才素质,人才素质又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大家一直关注的是教和学的研究,关于“习得”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关注,而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习得”才是最有价值的。1994年创立的“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就是我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提出的一个创新教学战术体系,从“教的要求、学的过程、习的效果”三方面寻求并实现了突破,提出并实施了习本课堂。

习本课堂有两大创新,一是理念的创新,二是教法的创新。理念的创新使我们关注了教学的实际获得,还原了教学的本质规律,呈现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环节,改变了过去只关注和重视传授知识环节的教学方式和弊端,实现了高阶学习目标,再现了课堂真正的教学结构。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贯穿各类活动载体与训练手段的讲练赛考,落实了精准和精品教学,形成了一种习得量化的教学和学习轨迹。

习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比教本课堂、生本课堂和学本课堂更具有革命性与颠覆性,更切合课堂的本质和规律。以教为本的课堂,关注知识的生产性,重视知识内容的呈现,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生本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即每个孩子获得知识的情况。学本课堂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知识的个性化接受的成长性。习本课堂更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技能与思想的练习领悟情况,它有三个要素,教、学、习。若用一个手指来表示,教是一方面,学是一方面,习是它的连接点。从习的角度来看,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习得,主要是知识技能的操作实践;二是习惯,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三是习性,即形成一种特定的品质。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本质上即是习本课堂,通过对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的教学战略目标的深刻把握,充分而精准地把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完整统一的战术组织形式,采用三分讲、七分练、练中讲、习中用、练中赛、赛后考的教学技术策略把控教学过程,实现了更多高阶学习目标,形成了习得量化的学习轨迹。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中,集体的“教”体现为知识传授的生产性,“学”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知识的个性化接受的成长性。习本课堂强调知识的习得,使“教”的生产性和 “学”的成长性完成最后的目标达成和轮回的意义即为生成性,既要利用生产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实现大范围的推动,又要尊重个体差异的成长路径。课堂的师生互动应走向“生成”,教师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生产”,而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供学生去体验与思考,帮助学生“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促进专业发展,实现“师生相习”“教学相长”。只有基于 “习”才能得到学生真实的需求,基于真实需求,教师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完成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和新型课堂环境的创设。

习本课堂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催生新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师”到“习师” 的转变,成为学生“学”的老师和“习”的教练。教师基于学生大数据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的需求和特征,创设开放、贴近生活、与学习内容相关联、趣味性强的体验场景,对学生需求提供有意义的服务,并随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或练习竞赛活动方案,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习本课堂倡导教师对学生的爱以信任为前提,以相信学生能自主学习、能动学习为切入点,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自主学习,碰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帮助、辅导、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下产生知不足而更加努力的能动性。

习本课堂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产生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习”的主体,主体的感知、思维、想象、体验和实践无法由他人替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有绝对责任。习本课堂提供了体验的机会与场域,学生不再是传统课堂里的知识容器, 而成为课堂的练习者、实践者、体验者、创造者。 学生在老师或教练的引导、组组和帮助下通过讲练赛考新情境下的交流、合作、思考、展示、评价的体会和验证过程,找到知识消化吸收的路径,实现知识迁移转化,并有机会基于个性经验和自身体验创生出与真实环境相适应、与知识相关联、与解决类似问题相对应的想法和做法,在丰富、 复杂、动态的课堂过程里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创造生命意义。

以“习”为本的“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关注每一个个体学生的学习,其创新价值体现在将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纳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是教本课堂、学本课堂和生本课堂没有实现的革命性和颠覆性创新,以上三种课堂教学形式,归根到底都没有实现高阶学习目标,高阶学习目标被安排在课外由学生“自主”进行,这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有知识驱动向智慧驱动、创新驱动的时代潮流。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中的“教”与“学”不是目的,它们都是围绕或基于“习”来进行的教学活动,“习”的着力点在高阶教学目标,即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口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惟有“习”才能达此目标,“教”与“学”必须通过“习”来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知识的生成与成长。“习”是“教”与“学”的结合点和关键点。“教”与“学”互动和影响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习得,“习”通过对教与学的影响,使“教”与“学”良性互动,建构起“生成性”的师生观与教育教学战术体系。

无论是传统的“教本课堂”还是后来的“生本课堂”,亦或是现在提出的“学本课堂”,都没有从根本上抓住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应是“习本课堂。“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之“习本课堂”不仅强化了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更清晰地把握了教学的本质是四个环节的目标过程,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的策略和技术操作方式进行习本课堂实践。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牛鼻子,更是撬动一切问题的那个支点。教育教学首先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教学才是好的教育教学。要解决问题,就要奉行实践的力行。今天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需要理念,可悲在理念泛滥,却绝少有哪位专家愿意手把手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教学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1994年创立以来,咬定“行动与训练”,致力寻找“途径和方法”,是一种实践的力行。它深知,任何教育教学理念不转化为战略战术和技术操作,永远都是一种理念。

“习本课堂”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教育教学课堂革命的创新,着力“抓课堂落实”,奉行“实践的力行”,践行教育教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落实是实实在在和高效以及高质量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教师的指导和教练作用,彰显了教练型教师在课堂中的“教练”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化、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出的中国声音、建立的中国模型、形成的中国流派,是指向课堂教学具体教育教学问题、价值导向正确、操作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是一种符合由知识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时代要求的切中中国教育教学实际的“好的”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明确的标准规则、系统的解决方案、成功的实践案例四个“好的”教育教学创新成果标准,融合了分析法、逻辑法、归纳法之精髓,让优生更优、好生变优、差生变好,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像“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这样“好的”教育教学创新成果的发现、培育、遴选与推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程。教育公平既是教育条件的公平,更是教育内涵的公平,这些都要以优秀教育教学创新成果的应用来承载、支撑和实现。好的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不仅可以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而且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帮助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位学生,实现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与地区的教育教学差距,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