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陶宛国青掷边线球固定战术的精妙看中国篮球的战术差距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4 19:25:36

    欧洲球员以及我们亚洲球员,身体素质再好也比不上老美们,不可能依靠个人技术单挑就玩转篮球,更多的要依赖整体配合和传导球打出机会,虽然这次是U18的比赛,但我们可以看出欧洲球队对整体配合的重视和对团队篮球概念的理解。而对于王哲林,对于中国队来说,我们真的还需要向欧洲球队学习很多东西。

    立陶宛或者说欧洲篮球对于培养年轻球员的基本观点是:技术容易打磨,战术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因此,欧洲球员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战术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他们也狠抓有球无球基本功。这样,欧洲的球员看上去都是基本功很好,篮球智商很高,篮球情商超群。而中国的青少年培养正好相反:往往认为战术意识这类东西等到球员长大了就自然明白了,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念。

    立陶宛球员的传接球技术、行进间技术和跑动意识都是中国球员比较欠缺的,起码这几点的差距非常大。欧洲球员是在接受技术训练的同时就开始接触篮球战术,在战术训练中学会合理运用技术,在技术运用中进一步提高战术素养。中国篮球将技术和战术分开训练不说,错误地认为小时后学技术,长大以后再练战术。因此中国球员成年之后往往在战术素养方面水平不高,战术素养不高的后果就是影响技术的运用和发挥。

    有球迷说,跑战术的确需要很高的篮球意识和智商。我们平时在大学里练个交叉8字快攻有时候还要被老师骂。他不知道在欧洲,这些小儿科的东西别人早在小学一年级就跑得行云流水了。就是在台湾、香港,小学玩篮球练交叉8字快攻,已经练的非常好了!而澳大利亚12岁的联赛上,教练员已经开始用战术板指挥球队的比赛了,可中国篮球这些年龄段的孩子都在干些什么?

    还是立陶宛教练所说的好呀:“战术意识要从小培养”!中国篮球不仅球员缺少战术素养,就连中国的篮球教练中有也有很多教练本身都没有足够的战术意识,如何给球员在战术上洗脑和培养。中国基层教练不光要会教体能和技术,教纠正基本功,更要教战术,最重要的是要在战术训练中教会球员运用技术,让球员早日实现技术战术化。

    战术要从小培养更多的不是从智力方面考虑,而是从习惯方面养成。貌似除了三角进攻战术和普林斯顿打法以及UCLA之外的套路都比较固定,拿“画圆战术”来说,虽然很复杂,但又很简单,但只需死记硬背其基本移动路线都能打出来,如果再能熟练掌握其变化路线就让防守顾此失彼,如果将“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融会贯通,那就让对手无奈了。估计很多球员都是从小养成不良的战术习惯,或者就没有接受更多的战术训练,长大后都改不过来或者长大后再来接受就晚了,就好比我们的一些从小养成的生活坏习惯现在都改不过来,虽然明白对身体无益。

    其实很多东西的确是习惯的问题,而且在年纪更小的时候容易学会,大一点在纠正就比较被动,而且效果未必好。立陶宛各种青年队来华打友谊赛,我都看到三分和身材(身高力量,貌似真正的有战力的高个是台柱子,不会来华)一般,但是跑战术,快攻上篮,掩护动作,传球动作的细节都很有样子。而国内球员则显得参差不齐,不是场上5个人都按照一个习惯在打球,虽然看得出教练给了套路,但是配合起来的感觉就是还在磨合,基本上是一个省队一个习惯,没有中国篮球整体移动风格的战术体系。

    事实已经很清楚,在世界篮球都在朝整体篮球趋势发展时,中国男篮却越来越习惯让内线大个单打独斗(巴特尔、姚明、易建联等)。单打独斗,强如美国NBA球员都会输球,中国男篮焉能不败?  欧洲篮球的最大特点是跑动多、接应多,没有人长时间持球,始终都在拉扯对方的防线,这样更容易找到突破口。反观中国队习惯了有姚明、易建联等高个的存在,人人传染了站桩的毛病,进攻手段的匮乏进攻意图的明显让对手防守起来甚为轻松,而且这种进攻上的缺乏整体性直接导致了中国球员不知道该怎样防守整体进攻的对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