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在“方与圆”中加速球员战术意识的养成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4-07 20:42:00

从世界范围来看,篮球的基础战术配合无非是简单的掩护、策应、传切和突分四种,中国如此,欧洲如此,美国及拉美亦如此。但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四种战术配合,一旦到了赛场,就不是每一个球员都可以灵活运用的了。从战术运用的时机到战术运用的过程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如果只是一两个球员倒也不在话下,比如训练时的两人挡拆与策应、三人的掩护配合与突分以及两人之间的传切,都显得是那样的自如和轻松。

但问题是篮球不是一两个人的“战斗”,而是五个人的集体项目,需要相互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井然有序的战术思路和移动配合,尤其到了比赛的时候,由于球员之间的战术意识和行动目标差异性较大,平时演练好的四种战术配合就显得七零八落,无法统一组织实施。先打什么战术,后打什么战术,什么时候打什么战术,在局部战术的条件下都很难统一球员和教练的思想,结果是教练喊破嗓子,球员各自为战,或基本站着不动,即使移动都有很大的盲目性。最后甚至怀疑战术是否还有运用的价值,倒不如单打独斗来的痛快与酣畅。

究其原因,还是局部战术的局限性在作祟,没有一条刚性的原则来支配球员的思想和行动,看上去全都是柔性的东西,一切都可能根据某个球员或某些球员的主观意志来进行战术安排。这样的结果,就只能出现各吹各打的混乱局面。“画圆战术”是一种整体战术,它并不排斥局部战术,相反,它离不开局部战术,归根到底解决问题还要靠局部战术,因为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体作用的发挥最后还要通过局部来完成。著名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到底能装多少水,取决于那根短板的长度。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通过整体战术来统一球员的思想,明确具体的移动方向,落实具体的行动目标,完成各自的行动任务,使球员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实施什么局部战术,让球员明了哪些球员来实施局部主体战术,哪些球员在局部主体战术实施中起牵制掩护策应的作用。这些问题不解决,场上的五位球员必定是一盘散沙,发挥不出局部战术的威力,从而无法形成整体合力。

“画圆战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球员战术意识的养成,它最大限度地使球员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全队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分工合作、移动清晰,克服了局部战术中跑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传统的局部战术训练中,球员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不知所措”的移动路线变得科学,变得合理,变得更具威力。很多教练在训练比赛中最头疼的就是进行传统局部战术训练,不但极为枯燥,而且球员最怕上战术课,遇到脾气暴躁的教练,“反应慢”的球员可就吃尽“苦头”了,常常被骂得晕头转向,因为他们实在不清楚教练需要自己往哪里移动,你要是站着不动,教练发话了:你为啥不跑动,当你努力的跑动时,教练发火了:你跑什么跑,就不会静静地呆一会儿,常常使球员发出“到底是该勇敢地跑位离开还是该胆小并安静地留下来”的感叹。更为关键的是在实际运用和实战时实效性往往不好,再加之运动员执行力等问题,存在着训练和比赛运用脱节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传球-向相反方向移动-掩护-拆入-拉出—再掩护—再拆入—再拉出,没有机会循环往复”进行,体现了一种刚性或原则性,使球员在平时训练与比赛中找到了自己的战术移动路线,不会出现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那么“画圆战术”的变化路线,包括挡拆、假挡拆、假掩护、反跑、反切、突分等,则最大限度地使球员在原则性中有了柔性的灵活机动的战术意识与移动路线。前者意在“方”,后者体现“圆”,“方”与“圆”的有机统一不仅是做人做事的规矩,也是世界变化的“本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包括篮球战术理论都必须体现这一世界变化的规律性,否则既没有生命力,也不易被人们所接纳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