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促学”的内涵——“凡考必练,不练不考,以练促考,考后再练”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1 10:59:08

“以考促学”的内涵——“凡考必练,不练不考,以练促考,考后再练”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6)


“以考促学”的内涵——“凡考必练,不练不考,以练促考,考后再练”


考试作为检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手段,是必要的。在竞技教育教学模式下,以考促学也是必须的,旨在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调动教师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但现实是,为什么会出问题?不仅考试总考不出好成绩,难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致使教师和学生都不堪重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们少有幸福感与获得感。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把考试这个仅仅是手段的方式弄成了目的,把结果当成了过程,忽视了过程的智慧而精准的管控。在考与练的关系上处理不当,缺失良性互动,以考代练、不练就考、考后不练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说的练,是指在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的训练。这就好比,篮球场上的以赛代练,战争中的以战代练,能行吗?以考代练未必不可,适度即好,需要良性互动,但不能成为常态,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以考代练讲的是“替代”,虽然还有练的位置,可是已经被考取代了。如果真觉得练习很必要,就不该叫“以考代练”。要么就叫“考中寓练”,怎样?一个“代”字太过强势,基本要了“练习”的命。

在“竞技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来不及通过组织化的强化训练来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就匆忙踏上了一列列考试的专列,能考出多好的成绩?教学质量如何提升?现在,各学校的竞争越演越烈,学校的教学任务多、学科多、课时多,从晨曦到黄昏,学生们步履匆匆,白天除了听课就是听课,教室成了教师“满堂灌”的专场。在课堂上,教师从不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去练习“课内作业”,而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们却要在黄昏之后至深夜里加班加点自行巩固白天教师留下的名目繁多的“课外作业”,学校把所有的“课内作业“全变成了繁重的“课外作业”,谁受得了,谁掌握得了。事实是,自生自灭,事倍功半。课堂,课时,这些概念,真的就是教师讲授的专利的意思?上课,真的是顾名思义的“讲课”吗?没有“练课”之意?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练习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它和新授环节一样的重要。因为在新授环节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不能熟练的掌握,经过此环节的操练,学生可以更好的记忆、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而在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往往更看重的是新授环节,忽略了练习环节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课内作业)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科学认知结构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内训练,是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帮助下完成的,因此显得更加有效与高效,应当是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统一,训练量、训练时间和训练效率的统一。那种没有课堂练习、只有课外作业和课外练习的学习方式效率是不高的。正确的做法是,课堂练习应多于课外练习,以课堂练习为主,课外练习为辅,这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把所有课时都用于讲授,没有分出足够的合理的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导致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学生干这忙那一刻也没闲着,但是学生该明白的不明白,该掌握的没掌握,该运用的不会运用。造成这种现象,就是课堂练习运用严重不足,把希望寄托于课外作业与练习,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以考促学其实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学生们学都没学好,就又到了考试的时间了;问题在于,根本没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学,就又到了考试的时间了;问题在于,都没有老师引导、组织和帮助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训练,考试的铃声又响了。这么多门学科,这么多科考试,这么多次检测,这么多份试卷,这么少的巩固、复习、练习的时间。学生们一开始还可以支撑,慢慢地,孩子们也习惯了,考呗,考多少是多少。不但学生习惯了,教师也习惯了,先前有人皱眉头,现在大家都是瞅空闲批卷,铃声一响拿起卷子就跑教室了。考这么多,效果如何,一目了然,眼下是教师专门给学生的练习确实太少了。不仅考试考不好,学习的积极性也考没了,恶性循环,以考促学被以考代练偷换了概念,演变成形式主义的代名词,根本没有起到促学的目的。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是现代教育的实现路径,讲究三分讲七分练,还课堂和教室给学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区别于中小学传统教育课内教师满堂灌、课后学生自己练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一是战略五点:即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二是战术四环节,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战术四环节围绕战略五点展开,战术四环节中,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环节占总课时的30%左右,后三个环节占总课时的70%左右,即“三分讲、七分练”,既考验着讲功,也考验着练功!

考试的功能有两个,一是适应考试、学会应考;二是发现问题。问题发现之后呢?问题发现之后就得及时解决。解决之道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讲解;二是指导学生勤加练习。教师讲解是非常必要的,但勤加练习尤为重要。为什么?教师讲的再好,本领是教师的,学生就算听得明白,也未必能掌握。“看人游泳淹死人”,游泳不是看看就会的,问题自然也不是听听就能解决得了的。考试是发现问题的,练习是解决问题的,考和练要结合。意在告诫学生:不要以为名次不错、分数不低,或者一听就懂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关键还要练习。教师们更需明白这一道理,练吧,拿出一定的课时,有了充足的时间、有了教师智慧的监管、有了学生的激情参加,何愁没有好成绩?

在“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下,并不是不考试,也提倡以考促学,而是不主张滥考试、乱考试。要求做到,不考则已,一考见效。那么,在这里,到底什么是以考促学呢?真正的以考促学,必须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凡考必练;二是不练不考;三是以练促考;四是考后再练。如此循环,精讲贯穿始终,重练成为常态,考试见微知著,讲、练、考有机结合,三位一体,辩证统一。

第一,凡考必练。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在这里,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而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不是轻松容易的,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强化。在传统教育教学“满堂灌”模式下,请问有更多的时间吗?难怪学生们从清晨到黄昏再到深夜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原来,时间都在教师的满堂灌哪里去了,时间都用来考试了。以考带练成为很多学校的教学常态,而供学生训练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却寥寥无几,就别谈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学生学习了。就好比一个战士,本领都没练好,就上了战场,如何杀敌?

第二,不练不考。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需要在课内花大量时间来强化训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下,由于课程多,课外学生们没更多时间练,也没有练好,教师们也不参与指导。在基本没有掌握知识,或只掌握少量知识,更不会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下,考试对他们而言,没有丝毫意义,不交白卷就算不错。这样的考试,只能让更多的学生厌学,最后的结果,成绩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成绩差的依然如故,山河依旧,甚至自暴自弃,干脆不学了,学生们找不到任何尊严感与获得感。因此,只有通过更多课内时间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帮助下更多的掌握了知识、会运用知识、懂解决实际问题了,考试才有生命力,学生才有获得感,教师才有智慧感。

第三,以练促考。在教师给学生精心传授知识之后,需转为利用更多课堂时间为学生们设计好训练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唯有如此,才能调动越来越多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点燃他们心中对于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当学生们置身于各种寓教于乐的训练平台、载体,比如闯关、冲浪、竞赛、讨论、演讲、辩论之中,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的主动性才可能迸发出来,其潜力也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当学生们在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交相呼应的训练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的知识点、运用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解决了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之后,不用老师安排考试,他们自己都会主动请缨:老师,用考试来检测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吧!

第四,考后再练。通过考试检测,相信经过一番强化训练后的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差不到哪里去。当然,学生存在的各种短板、各类问题,包括一些深层次问题、拓展的问题,也会在考试中反映出来,呈现出来,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学生的进步。问题是一面镜子,发现了,就有希望,整改便是。教师针对发现的问题继续讲深、讲透、讲细,教师继续带领学生们精准地去强化训练,不断攻克一个个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等新一轮讲练结合整改后,这些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已经越来多的被师生们逐一攻克,问题越来越少,收获越来越多。当学生们通过强化训练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更上一层楼之后,他们心中有会渴望新一轮考试的到来。因为,他们相信,对于一个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经历过摸爬滚打的阶段之后,考试已经变成一种快乐、智慧、艺术的方式,就像一名真正的战术渴望走上战场,就像一名全能的球员梦想登上赛场!

总之,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教育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人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多少,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还要通过大量艰苦的训练把掌握的知识转化成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练练练,师生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