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蕴含的“三十六计攻城计”之“打草惊蛇”计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18 9:54:04

《三十六计》是一部集历代兵家诡道之大成的兵书,总结了以往战争中施计用诈的实践经验,包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时至今日,它已经突破了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篮球、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国内外家喻户晓的著作。《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书继承和发扬了前人“以易演兵”的传统,多数的解语依据《易经》的阴阳变化之理,推演兵法中的阴阳、刚柔、奇正、攻守、进退、虚实、主客等的相互转化,从而使全书体现出浓厚的辩证法色彩。

打草惊蛇属于《三十六计》之攻城计。原典:“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疑,疑点。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当考实查究清楚。复者,反复去做,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的事物、情况。媒即媒介。这句话的句意为是面对疑点要反复去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上是发现隐蔽之敌的重要手段。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打草惊蛇之计,一则指对于隐蔽的敌人,己方不得轻举妄动,以免敌方发现我军意图而采取主动;二则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洞,中我埋伏,聚而歼之。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峰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拥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画圆战术”蕴含了《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计。具体表现在两条移动路线的设计上。随机落位和多元发动之后,随即进入基本移动路线(圆、阴、正)和变化路线(方、阳、奇),在这里,基本移动路线除了能让五个球员有序联结、整体联动以及圆融起来之功,还有佯攻“打草惊蛇”之效。当面对防守的严密布阵,无论是盯人还是联防,特别是面对强队时,通过基本移动路线循环反复佯攻移动创造出内、外、边机会的扯动,调动防守跟进,分割对手,使其化整为零,化解其锋芒,以动治动,静观其变,遂发现其兵力的的调动中的强点和弱点,把对手的补防考实查究清楚,避其锋芒,找到其防守软肋与漏洞,之后再采取以变化路线为后动的主要攻击手段,像极了“打草惊蛇”之计谋。

在现实比赛中,我们看到一些球队,原本实力不及对手,上去就开始一阵突破和强打,没有佯攻助攻,对于防守中的强点、弱点、隐蔽之力量尚未查究清楚,更没有采取打草惊蛇之计,引蛇出洞之后在聚而歼之,最后一般都是打在了防守的强点上,完全没有做到“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这样的打法看似勇猛,实则缺失兵法谋略,对于打草惊蛇兵法计谋之计认知不够,运用不深。

“画圆战术”深谙打草惊蛇兵法谋略,其设计就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敌暴露排兵布阵,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打的是草,目的是惊动藏在草丛里的蛇,实现引蛇出洞,彰显以动治动。在实施中不急躁冒进,不与敌人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一般开始不急于进攻,不去攻击防守严密的阵势,不硬碰硬和死磕对手,而是通过至少40种以上发动方式的选择之后使用基本移动路线去打草惊蛇,引蛇出洞,去调动防守,发现疑点,叩实查究,反复循环,牵扯防守分兵,隐蔽自己的进攻意图,迫使其不断换防,造成局部防守出现弱点和空虚而后动攻之,运用变化路线之各种组合拳分割对手各个击破,这与《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顺手牵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瞒天过海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欲擒故纵等计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计策都蕴含于中国特色篮球进攻理论和方法“画  圆战术”之中。

中国人的篮球战术,能没有《三十六计》?打中国篮球战术体系,彰显中国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