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诞生记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1 17:03:57

      “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诞生记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48)


“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简称“五四三七”课堂教学法,诞生于上个世纪1992年至1994年我从教的昭通师专中师部的实践一线,并非头脑的杜撰和凭空的理论想象,而是从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实践理论创新成果。对于1987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教龄不算长,但有志不在年高。因这一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反映并符合了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得我的教学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在1994年的全省中等师范学校的统考中一举获得政治单科分数排名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为此,还收获了执教以来第一笔不菲的奖金。

上个世纪90代初,昭通师专成立了中师部,开始面向全市初中毕业生招收全日制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为了提高中师的办学水平,增加生源,学校高度重视新成立的中师部的教学质量的建设,从专科各系部派出了较强的师资力量去中师部担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各学科的教学任务。我作为政治课教师开始为中师三班、四班和五班学生授课。

中师三、四、五班入学之际,省教育厅下发了一个文件,主要精神就是要在三年之后毕业时完成一个全省的统考,以检验全省各中等师范学校的办学质量,文件同时规定,统考成绩只作为办学质量的检测指标,不影响学生的毕业证发放。

解读这份文件,学生比老师还准确。因为即使他们统考成绩考的不好,只要毕业时通过学校各学科老师组织的毕业考试即可。这就意味着,他们参与统考的的积极性可以不需要高涨,随便应付就可以,而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合格就能顺利完成三年中师学业。

而学校却不是这样想的,为了把刚刚组建不到一年的中师部建设好,更好了扩大招生规模,学校明确要求,必须在参加全省统考时取得优异成绩。这与学生的愿望形成极大反差。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教学,效果可以想象。

刚到中师部任教,一切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或者说凭借经验进行授课,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看上去与中小学教学没有什么不同。在我们的认知中,教学就是授课,课堂上教师讲好了,学是学生课外的事情。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所有的课时都在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满堂讲,学生满堂听,课外布置作业叫学生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细心批改作业,也不知道学生是自己做的呢还是请人做的,管不了这么多了。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天不断地在学生耳边唠叨,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管教师们担任专科各系的教学任务,我每周上着政教专科班两个头的哲学原理和哲学史十二节课外,还要完成中师三个班又是十多节课的繁重教学任务时依然干劲冲天,激情满怀。按照统考的节奏在教学。除了精心备课,课堂认真授课,晚自习也轮流蹲守,没有怨言,教学纪律十分严明,试图带领学生们苦战之后,在全省统考中独占鳌头,一方面显示自己是昭通师专的名师,另一方面也是为学校争得荣誉。

第一单元结束了,按照惯例要进行单元测验。反复叮嘱学生课后抽时间抓紧复习准备迎考。对一些不愿学习的学生还专门找来交心谈心,别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殷切关怀,用了当年我们读书时老师曾经用过的招式。那个年代教学参考书不好找,互联网尚未上市,出题的难度和任务还是较重的。出好一份单元试卷,没有几个晚上时间的用心付出,是出不好的,辛苦自不用说。测试之后三个班的阅卷单元成绩出来后,分数十分不理想,一个赛着一个的低,让你看后真想批评人。

第二天抱着试卷走进课堂发给学生,我还真的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批评人”了,恨恨地批评了全体当事人。这一批评,就是三次,三个班都分别批评,时间用去三个小时,可谓不够重视,简直就是“高度重视”。批评得用心良苦,批评得苦口婆心。我以为,通过这节课的批评之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勤奋度会大有改观,拿出干劲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教学上的严要求一刻没有松懈,教学管理的节奏日趋加快,学校高层也不断发出为荣誉而战的命令。转眼第二单元的授课快结束,第二次单元测验又快开始了,通过上次的批评教育,我期待着这次测试的美妙结果,期待学生们完美的答卷。单元测验如期举行,出卷与阅卷依然在挑灯夜战中进行,当最后一份试卷弄完,心情越发沉重起来,单元测验的成绩,山河依旧,涛声依旧。

我突然变得冷静起来,没有再批评人,我也批评不起了。再次抱着试卷一个班一个班的分发,学生们担心的有一场疾风骤雨的教育会没有出现。我改用励志激励的方法去说服大家。从名人到伟人,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的成长故事,励志的名言,逐一娓娓道来。孩子们似乎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兴趣盎然,听得会心一笑,听得情不自禁,我以为他们肯定从这些先贤们年少时天道酬勤的故事中找了回自己。

当第三单元结束测试完毕之后,我抽随机抽了三个班各十份试卷来批阅,我实在不忍再批阅下去。我知道,我从第一次批评,到第二次鼓励,都在做无用功,孩子们的成绩不升反降,节节败退,离白卷不远了。咋办?咋整?已经无招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教师的天职。我开始理性的思考,必须找到答案,问题出在哪里?是我讲课不好?传授知识出了问题?还是生源不好?学生的基础不好?以问题为导向,我一个个对号入座进行分析。

就授课而言,从专科到中师授课的经历来看,学生们普遍欢迎我的授课,高度、深度、厚度、力度、幽默风趣、理论联系实际、演讲激情,等等,在昭通师专,我的勤奋和激情不数一就数二,崇德、敬业、奉献、牺牲,像蜡烛燃烧自己,师德师风排名前列。我是学生普遍认可的授课名师、演讲名嘴,甚至课堂上时有掌声响过。因此,在传授知识目标任务上没有问题。

就生源来看,中师部的生源,全省招生时划定有一个录取线,全省的生源没有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差距那么大。甚至因为昭通相对落后,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来中师读书可以化解家庭贫寒的困境,早日毕业分配一个稳定的工作,缓解家庭拮据的压力,所以来中师读书的孩子有些成绩在也不差。

就管理上说,对中师部管理很严,与中学高中的孩子的管理一样严格,班主任舍小家顾大家,每天都是严防死守;授课教师率先垂范,勤于耕耘,三尺讲台,一杯清茶,无怨无悔;学生配合遵守,看上去自觉自愿;学校党政班子反复开会研究教学质量分析会,举全校之力,打造一流中师办学水平,没有问题呀。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成绩难以达到参加全省统考的标准呢?这里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前面已经说过,就是全省统考不影响毕业证,不影响分工。当年的学生是统招统配体制。考进中师和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因此,我们遇到了一批比中考、高考还难教的学生,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选拔性考试,学生的内生动力再差也比有了铁饭碗的中师学生强多了。

分析过来,分析过去,思绪翻飞,山穷水尽。都说思路决定出路,我另辟蹊径,开始尝试从试卷上找原因,是不是我出的题出现了怪偏难所致。从题本来看不是啊,什么填空题,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不难啦,背得就行啊,为什么都是空着给老师填呢,学生会做难不成偏装不会做,这不是学生的本意嘛。既然学生没有掌握知识,也不会运用知识,更别提解决实际问题,那还考什么考,不白考吗?

答案隐藏在问题之中,方法隐藏在目标之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肯定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没有把该记得的记得,该背的背得。作业不是布置了吗?要求不是也反复说了吗?由于课外学生课业较多,各学科都有作业,堆积如山,晚上要学到12点以后,因时间严重不够和个人的学习态度认知不同,只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式主义来欺蒙老师了。与其让他们在课外想看就看、想学才学、不学也罢的单打独斗,倒不如把这三个环节纳入课堂教学,像我指导演讲与篮球训练一样,以教练身份带着学生学,带着他们练。对,就这样做!

学生既然没有掌握知识,何谈运用知识,更何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些目标任务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非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后三个目标任务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这些目标任务仅仅放在课外却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老师无法控制,学生娱乐为主;二是把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学问交给学生自己课外弄难度实在太大,不是为难学生,就是难为家长。我开始反思课堂教学的概念,用自己哲学专业的眼光进行澄清前提和划定界限的工作。课堂教学,难道就只是传授知识的满堂灌吗?在我们的认知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不可质疑的真理,千年来如此。我终于弄懂,原来我们的教学是多么的不专业、不职业,尽管我们是有着职业尊严的教师,可在方法论上我们还是不职业、不专业。

课堂教学有没有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任务呢?有啊!课堂教学,既有教更有学,教学相长,不能脱节,不能课堂上教,课外学,这不是课堂的教学相长,而必须统一到课堂上来。因为,课堂的本质和规律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个目标任务。认识越来越清晰,信念越来越坚定,我如释重负,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

我开始把这四个目标任务界定为教学“四环节”。一旦课堂增加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环节,必然会限制了我授课的时间。我开始思考授课方式的转变,满堂灌是不行的了,按照课堂教学比赛的模式讲也是不行的了,那老师在课堂只能少讲,精讲,讲什么呢?打破过去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状,只讲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抓住主要矛盾来讲,以主要矛盾带动次要矛盾的实现。

实践出真知,我找到了教学战略“五点”,探索出了教学战术“四环节”,创新了“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的教学策略,形成了一种新的课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我不再见子打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把课堂教学看成一个系统体系。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以系统论来组织课堂教学,以组织力和组织化程度提升来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围绕战略、战术和技术的有机统一谋篇布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当我再一次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时,我充满自信,更对学生充满希望。学生不再为”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发愁。我真正深刻地体会到了“没有不自觉的学生,只有不自觉的老师”这句话的真谛。过去,我们是把教学的重点和精力全放在了第一个环节上了,至于课外学生能否掌握后三个环节就靠自己的造化了,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怪像。课堂满堂灌传授知识,把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只能留在课外来进行,这么多门课程,这么多作业,学生不仅难以分配时间去统筹,更难以自觉以坚强的毅力强化巩固运用与提升。

满堂灌教学不仅不是高效的课堂,而且还浪费很多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课堂本身就是教学的主战场,我们却把它当成讲课的主战场,即传授知识的主战场,把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了课外去进行。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课堂本质就是讲与练的统一体,我们却从未将其统一起来,把讲好当成了教学的全部,忽视了课堂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练好,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练好。

弄懂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后,我告诉学生,以后我不再课堂满堂灌了,也不随便考试了,即使要考,我会亲自带着大家训练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好再考,不练不考,以练促考,考后再练,如此循环。因为,课堂除了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课堂不是教室,而是学室。老师不是教师,而是教练。我终于明白,把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么重要的教学目标任务交由课外让学生自行实践,这与不解决问题的外部思维的形式主义有何两样,从根本上讲就是违背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之后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高效而激情。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教室中实现了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能让差生变好、好生变优。学生们期盼我的课堂,期盼我的出现,期盼在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想象力的锤炼中智慧自己。政治课成为他们最喜欢的学科甚至超过了他们未来教书的看家本领学科语文和数学。我的学科课时、自习、晚自习,都成了教学的主战场,而不是满堂灌讲课的代名词,课外的作业得到极大的减少,学生们在课堂课时内就能解决教学目标任务,课外作业如果有,都是一些拓展点的深化,比如看看文学、哲学、历史方面的经典,弄点兴趣小组玩玩。因为文学能使人看见,哲学能让人发问,历史能让人拓宽眼界。课堂教学实现了全面化、组织化、精准化、高效化,提高了教学目标任务完成的系统性和组织力,学生们主动地积极地在课堂上按照我设计的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计划开始了快乐学习。

练习训练活动载体多种多样,并加入了竞赛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讲、练、赛成为课堂的常态。花样翻新,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即兴辩论、结构化研讨、无领导小组讨论、我来回答、我要质疑、知识竞赛,拓展竞猜、能力闯关、思想冲浪、案例剖析、顾名思义、拓展延伸、转弯抹角、解剖麻雀、庖丁解牛、开心抢答、幸运无限,智慧思考、活学活用、谁与争锋、场景再现、我思故我在、吾爱老师吾爱真理、计时记忆、限时阅读理解、限时解题、知识大会,能力大会、专项大会、基本概念大会,基本原理大会等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以思维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重点,以思想为主线,以方法为主导,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化训练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靠讲,能力靠练,思维靠用。何以解忧,唯有优秀。这就是“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的诞生的始末,是“五点四环节”课堂教学法的由来。学科知识是载体,学科思想是关键,学科能力是目标。讲能传授知识,练才能把握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五点四环节”课堂教学法,这是对传统教学满堂灌课堂的一次改革,是一种教学环节的根本性的结构性变化,因为,它在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将过去在课堂之外完成的主要任务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最为主要的环节纳入了真正的课堂,还原了课堂的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课堂的一种创新与革命,是适应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和素养教育的必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由知识驱动走向创新驱动、智慧驱动、思维驱动新时代的价值选择。

教师在课堂讲了那么多,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吗?是怎样发生的?从课程到课堂,学生学了、学会了、会学了的证据是什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讲得多,讲得精彩,不代表学生必然接受得多。很多时候,学习都还没有发生,课堂就结束了,上述这些问题都是未知数或者难以操控,而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模式下却得到了真正的解决,让学习如何在每一天的课堂上发生。“五点四环节”教学战术体系课堂实施过程需要把握好“四问“,这“四问”分别是设问、解问、追问、新问。设问,创设问题情境;解问,启迪师生智慧;追问,就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代表结束,师生可进一步做一些追问,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新问,就是在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课堂的进展。整个“四问”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探究为中心、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素养为价值。在课堂“四问”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实现师生互动、师生互疑、合作交流、课堂生成。

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日本教育教学家佐藤学先生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更是创造了以“学(练)”为中心的教学和以“学(练)”为中心的课程,创设了主动学习的课堂与高效,从而摒弃了满堂灌“讲”为中心的被动学习与低效。“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法注入课堂,使课堂因改变而优化,教学因思辨而律动,学生因探究而智慧。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从哲学开始,以艺术结束。智慧的关键是角色,艺术的关键是角度。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战术解决;战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战略解决。反之亦然。“五点四环节”课堂本质上是一种精准化、精细化、科学化、能力化、问题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高效课堂教学战术体系。教师不是“教教材”的,而是“教人”的;也不仅仅是“用教材教”,而是 “用智慧教”。即教人做人,促人成长,教材仅是素材之一。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教研,更要有学研。学习成就人生,思维改变世界。“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的诞生,对于快速提升学生成绩和素质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在没有人相信的时候,你的坚持才是真正的珍贵。很多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因为热爱,所以相信;因为相信,所以认同;因为认同,所以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思想成就未来。学、思、练、悟,做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解放思想就是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并转变思维方式去尝试。创新难,接纳创新成果也难。中国正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惟有热爱,才有进步。教育兴昭,是每个昭通人的使命和责任,为昭通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主动学习接纳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和担当,唯有迈出这个坎,昭通教育的跨越发展,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