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管理与治理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1 17:37:26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管理与治理》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66)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采用综合分析法,将课堂教学从整体、系统、协同的角度,从教学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构建上具体化为“五点”、“四环节”、“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实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对课堂教学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管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五点”是解决教学的战略目标任务,“四环节”是解决战略目标任务实现的战术组织保障,“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是解决战略目标任务的策略与技术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这既是教学的战略目标任务,也是知识获得、知识生成、知识迁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还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战略目标任务;“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根本保障,还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主要环节;“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这既是知识掌握、运用、提升的实现路径,也是知识获得、知识生成、知识迁移的主要手段,还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五点”、“四环节”、“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谋划,诞生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新型教学形态。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形态,其课堂教学管理治理理念来源于中国古代教育“学而思、思而习、习而治”思想,继承了传统课堂中传授知识的讲,赋予了课堂教学四个环节的新使命,增加了旨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练,融合了教本课堂、生本课堂、学本课堂之精华,创建了习本课堂。

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和协同思维是面对复杂问题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三大哲学思维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主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学法改革与课堂革命是核心与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管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课堂教学改革越深入越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推进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强大力量。

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这个体系中,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有机统一,教学管理与治理能力特征十分明显。“五点”的设立,体现了全局和重点相统一去把握知识的基础与拓展,更加明晰地从认知上解决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四环节”的构建,改变了过去只将第一环节纳入课堂教学的认知和视野,强化了教学管理与治理环节的介入,对于全面提升知识运用的高度、深度、广度、力度、厚度和密度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创新,对于教学全过程知识的获得、生成、迁移、应用以及教学管理与治理的活动、协同、调度、监控、反馈、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涵盖了知识、技能、思想、情感、价值、社交、社会实践以及教师的管理能力与治理智慧,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舞台。

其一、从哲学意义上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实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所以,两点论也就是"全面论"。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形而上学"一点论"的错误。"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看问题、办事情中既要全面把握,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切忌平均使用力量,不分主次一把抓。二是对于事物要善于作矛盾分析,坚持两点论也就是坚持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的矛盾分析法。

传统课堂只有“一点论”,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课外进行,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把握,学生如何掌握知识、怎样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没有纳入课堂教学过程,因此,难以实现全面的精准教学,导致浅层学习,缺失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质量和成效难以提升;传统课堂没有抓主教学过程的重点,把传授知识当成了教学的全部和重点,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告诉我们,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传授知识不过是基础和前提,知识的获得与生成,知识的迁移与贯通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拓展点。

其二、从认知意义上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实现了“讲、练、赛、考”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这是一个循环系统,更是一个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管理与治理。传统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讲”与“考”,学生上课就是听课、看书,课外去完成各门学科作业,忽视了引导、组织、帮助学生对知识获得、生成、迁移“练”的整体系统管理与协同治理,更没有常态化的形成对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赛”的激励。由此导致,优生不优、好生不好、差生更差的现实情况,学生厌学,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内生动力严重缺失。

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告诉我们,学习分为两类,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包括听、看、听加看、示范,吸收率依此为5%、10%、20%、30%,主动学习包括小组讨论辩论、做中学和学中练、交给别人或马上运用,吸收率分别为50%、70%、90%。传统课堂以被动学习为主,听、看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则以主动学习为主,练、习、赛、思、讲、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两种课堂教学法的学习效率自然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不足,自觉意识不强的现状,我们不能主要从学生身上去找主要原因,而是要跳出“把课讲好”的点思维,抛弃“学生课外自习”的线思维,从“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和“五点四个节”一起把握的面与体思维的高度刀口向内,反思课堂教学的弊端,革除课堂教学中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理念,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引进现代教学的生动丰富的训练手段,从课堂教学的方法、结构、整体、系统和协同上去求突破。“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不纠缠于技术层面的一城一池之得失,上升到系统、整体、协同的战略战术高度,把“讲、练、赛、考”的方法原则纳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规定动作,坚持“凡考必练、不练不考、练好再考、考后再练”的过程与方法相统一的循环往复,着力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管理与治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既缩短了学生成长成绩上较大差距,又增强了学生们对于成长长才的自信心,更激发了学生求知向上的内生动力。

思维是知识的眼睛,知识靠习,思维靠练。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及能力),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教育和自适应教育,教学手段转变为多种模态教学和灵活式教育,其课堂教学策略中的“讲、练、赛、考”四者进阶循环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辩证统一,共同促进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讲”是主旨,“练”是根本,“赛”是激励、“考”是检测。教学效果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练”出来的,“赛”则是练的“催化剂,以“赛”促“练,只“练”不“赛”,学生难以保持练的干劲与激情。动辄就“考”,学生没有“练”好,会导致“贫富悬殊,差距拉大”,看不到希望,厌学生增多。需要强调的是“赛”,“赛”需要多元化趣味化竞争化,可以做到校内与校外、班级有舞台、年级有平台、学校有赛台、校外有擂台的多元化,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考。

其三、从实践意义上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理论和实践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现象尽管表现形式不同,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来自实践。同时强调,问题不在于获得了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这种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也就是说,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学校教育要培养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人才,以适应创新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需要,而课堂教学就是主战场。西方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也说过:我思故我在。马克思更说的好“思考一切”。中国教育哲学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可传统课堂从早听到晚,每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留给学生动手、动嘴、动笔、动脑的思考性实践活动太少,导致接受的理论知识在掌握、运用上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仅难以解释世界,更难以改造世界。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中,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教师去引导、组织和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将实践全面注入了课堂教学,以知识为载体,以思维为突破口,以练习为制高点,各种训练载体多元丰富,实战训练花样翻新,尤其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具有了高度组织化的实践性。

内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即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矛盾,是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辩证统一。内因和外因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的一对基本范畴。无内因,则无外因;无外因,亦无所谓内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在一种场合、一种联系中是内因,在另一种场合、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是外因;反之亦然。

传统课堂片面强调内因的作用,忽视外因的作用,学生成绩上不去,认为主要是内因导致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造成的。这是没有准确理解内因与外因辨证关系。内因与外因是一对矛盾范畴,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内因失衡时,需要加大外因的作用;当外因失衡时,要强调内因的作用,如此才能真正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传统课堂过于强调内因忽视外因的推动作用,导致生源质量不好的学生始终解决不了内生动力问题。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针对学生内因失衡,加大外因的引领助推作用,彻底改变了学生内因失衡的问题。尤其是从四个环节的外因推动控制、三分讲七分练的外因引领组织,让内生不足或者因学习时间难以保证的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上得到了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引导、组织和帮助,促使优生更优、好生变优和差生变好的良性循环与进阶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高效的发展。

其四、从深度学习上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实现了“一和多”的统一。

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没有明确提出对教学任务目标完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管理治理的思考,是按照部分—部分—整体的点线思维逻辑,仅仅着眼于每一节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技术上的设计操作,每节课都是新课,力求每节课的高效生动实在,属于点思维、技术思维的教学,看上去很精彩,但依然重点放在了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上,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等深度学习高阶目标的培养达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属于浅层学习,缺失深度学习的时间和质量,因每节课都是新课,学生巩固掌握、运用提高的时间和效率难以保证。从课时时间分布和深度学习上,没有处理好“一和多”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与课之间是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关系,统筹不好一课与多课的关系,就会静止的对待每一节课,而难以整体系统协同统筹好一课与多课的辩证关系。“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以点线面体之体系和战略战术的方式出现,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系统思维、体系思维、循环思维进行把控,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有机统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谋划,力求在课时时间分布和深度学习上统筹把握好“一和多”的关系,打破固定的以每一节课作为单元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模式,反对将“三分讲、七分练”机械地浓缩到每一节课堂,即堂堂都是“三分讲、七分练”,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表现,而是要不拘泥于一堂课的得失,尊重教材又打破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统筹一周或一月,一个单元或两个单元甚至学期的课堂近期和远期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来实施“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教学目标,强化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的进阶式发展与高阶目标的有机统一,系统把握以“讲、练、赛、考”作为循环闭圆的教学形式,采取从“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入手,按照“凡考必练、不练不考、以练促考、考后再练”的方针,采用各种活动训练载体进行强化,按照学科特点,紧紧围绕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四个方面开展诸如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即兴辩论、我来回答、我要质疑、知识竞猜、能力闯关、思想冲浪、案例剖析、顾名思义、拓展延伸、转弯抹角、解剖麻雀、庖丁解牛、开心抢答、幸运无限,智慧思考、活学活用、谁与争锋、场景再现、我思故我在、吾爱老师吾爱真理、计时记忆、限时解题、知识大会、能力大会、专项大会、基本概念大会,基本原理大会等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展示平台,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训练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问题精细化,问题台账化,目标过程化、把控质量化,推进点、线、面、体的微观与宏观教学思维的有机联系和高度组织化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