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属“指导发现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1 10:44:10

“五点四环节”属“指导发现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3)



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获取经验、知识、文化的手段,知识的继承和文化的传承要依靠学习;而学习的重要内容乃是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果。学习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有创造性的动机,学习者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等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智慧驱动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就是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最好的战术体系,其主要内容为:“五点“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四环节”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个环节(过程)。其中,五点属于教学战略点,四环节属于教学战术,服务并服从于战略点。在“五点四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在学科课时内做到“三分讲、七分练”,即“三分讲”解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环节,“七分练”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后三个环节。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重在解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环节,即在所有课时内进行讲授教学法,即我们常说的满堂灌。把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当成教学过程的全部,与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相比,只是完成了其中的第一环节,后续的三个环节在传统满堂灌讲授教学法中难以体现,多靠学生自行去完成,严重缺少组织化程度。在讲授教学法占绝对统治的学校和课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难有创新性思维的培育与锤炼,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创造性学习能力,尤其在知识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严重不足,学生们被教成了“书呆子”,创新能力缺失,创造性学习能力较低。

在国际心理学界,创造性学习一般认为是西方两种心理学理论的产物,一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二是吉尔福特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理论都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原因是50年代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国力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上,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的科学技术状态,其途径就是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前提是创造性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在学习理论上,按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所谓“接受学习”,又叫“接受法”,是指学习者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的时候,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不需要自己任何方式的独立发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教学法,学习者将传授者讲授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时给予再现和利用。奥苏伯尔曾把接受学习分为意义接受学习和机械接受学习,其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新知识为“认知一知识结构”所同化的过程。学习者理解新知识,原有认知一知识结构获得改造和重组。

所谓“发现学习”,又叫“发现法”,主张在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习者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发现学习”分为“”独立发现学习”和“指导发现学习”。前者与科学研究相同,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课堂学习中较少见;后者却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它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步骤。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尤其是指导发现学习有四个优点:一是有利于掌握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二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自信心;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态度探究的思维定势;四是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从上述学习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属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有机融合,在“五点四环节”中相得益彰,尤其更加偏重于指导发现学习方式,j具备了指导发现学习方式的四个优点,体现在“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的全过程,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我们姑且权当“接受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方式之后展开的后三个环节开始转为“指导发现学习”方式。从四个环节所占的时间、份额与比重来看,“五点四环节”教学战术体系更多的体现为“指导发现学习”方式。

吉尔福特在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他指出,由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具备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所谓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人的思维变化多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类似于“一块红砖有什么用处”这样一题多解的试题,回答者从建筑材料展开到十余种其他用途,表现出良好的变通性。所谓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够提出不同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例如,对故事“一位哑巴妻子被医治好了,丈夫却为妻子变得唠叨而苦恼,从而想让医生把自己变成听不到妻子唠叨的聋子”加以命题,结果出现“聋夫哑妻”、“无声幸福”、“开刀安心”等独特、新颖的命题,表现出良好的思维独特性。所谓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的敏捷性或速度,也就是说,创造能力高的人,思维活动则多流畅、少阻滞,能在短时间内表达众多的观念。

创造性学习正是在发现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学习一词来自创新学习。“创新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牛津、纽约等6家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的《学无止境》一书中,它是针对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等而提出来的。创新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维持学习是获得固定的见解、方法、规则以处理己知的和再发生的情形的学习,它对于封闭的、固定不变的情形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它的主要特点是综合,适用于开放的环境和系统以及宽广的范围。

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学习活动,是要把人类所建树的一切经验、认识和文化成果,都用来武装新一代的头脑,以改变个体的行为,为文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前提。而我们今天强调创造性学习,则须以创造性教育教学为基础;创造性学习则是创造性教育教学的一种形式。

所谓创造性教育教学,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造性教育是在创造性理论的推动下,由创造性的各种不同问题的训练而发展起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就属于创造性教育教学的过程,其载体是“指导发现学习方式的。采用“三分讲、七分练”,通过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之后,通过强化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改变学生思维方式的创造力持续训练,实现创造性教育教学的目的。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创造性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就是在这种创造力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须专门的课程和形式,每门学科自成一体,但必须依靠改革现有的以讲授教学法或者满堂灌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实现,特别要考虑到:(1)呈现式、发现式和创造式;(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效果;(3)创造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关系;(4)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的作用。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支撑的创造性教育教学的要素有哪些呢?

首先,要提倡学校环境的创造性,主要包括校长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环境布置、教师评估体系及班级气氛等多种学校因素必须统一到对“五点四环节”这种创造性教育教学的思想认识上来。要培育造就具有严格执行“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的创造型的教师,自觉讲个体的智慧融入团队战术体系之中。

其次,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经验和文化,而是在传授知识、经验和文化的同时,在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环节与过程中,更注重于培养人的思考力和意志力以及实践力,塑造人的心灵家园,变革人精神世界。因此,一位优秀教师绝不是传声简般的教书匠和满堂灌的执行者,应该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环节的训练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创造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创造型教师主要包括教师的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这是能否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之—。

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给学生搭建好“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的各种训练平台和载体,使学生形成一种带有情感色彩且充满理想认知的自动化的学习活动,关注呈现式、发现式、发散式和创造性的问题,全力强化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育。

在21世纪,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能力是最根本的应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