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不仅要“上好课”,更要“指导得当”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1 11:46:59

 “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不仅要“上好课”,更要“指导得当”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32)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叫《好的教学,最重要的不是上好课,而是“指导得当”》,作者为林为民。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而且最重要的是指导得当。

文章说:“当年我初当老师时,只会关注自己如何将知识讲得精彩、使表达更有趣味,追求整体课堂讲授如何流畅并试图削除一切表达、表演的瑕疵,以能够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实,讲述只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好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指导得当”。”

文章说:“教与学就是那么的不合逻辑,仔细去分析,教师的名气,教师讲述的精彩、教师拥有精深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业绩并不见得能够对应的匹配。这表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简单崇尚“教师讲得好,学生一定学得好”的逻辑判断,其结果并不一定正确,因为,良好的教学绩效在于教师与学生相处融洽、指导得当,正如成长需要“潜质种子”一样,学生的内在素质及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对于学业的提升、全面素质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还说:“教师通过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或增加知识操练频次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觉察力。提升学生自我觉察力,需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指导的技能,从而增强来自内心的力量和信心,树立自力更生、自我信念、自信和责任感。提升的觉察力能够令学生的感知超出正常的清晰度,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自认为不佳的认知方式或延续良好的认知方式,指向内心的改变比起回应教师的指责或取悦教师的虚假表现,更能提高学习的效能。”

文章最后说:“教师要做的事并不只是告诉学生知识或该做些什么,做好教师工作,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自我觉察者,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一切教育教学行动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我感知、知识内化和内心力量的强大,即使教师讲述精彩、行动灵活、智慧高超,如果不懂得指导学生之术,除了让学生感觉教师自身的演讲或其他方面很优秀之外,并不见得就能带给学生自身的进步和优秀。”

读完这篇文章,不禁对林为民先生的观点所折服,因为他看到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并且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解决办法即指导得当,与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的思想相合,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学习和思考。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与林为民先生的思想观点完全一致、理念相同。不同的是“五点四环节”作为一种教育教学体系已经实现了战略战术化、战术技术化,是一种可以在课堂上具体操作的战术组织形式。正如林为民先生所言,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好的教学,就是教师讲的好、学生一定能学得好”、“学不好都是学生的事”,这样的教学逻辑一直影响着一代一代教育人。所以我们就年年都在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如此。但其实质依然是课堂讲课或授课比赛,而非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比赛,因为这样的课堂缺失指导,更别说指导得当。

按照林为民先生的观点以及“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的思想,教学只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给学生上好课,二是对学生指导得当,重要的是指导得当。这原本就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二者缺一不可。而我们的所谓教学比赛或者日常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个层面。至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应用更需要指导得当事情,一般简单地以布置课外作业交由学生乃至家长自行去解决,实事求是地讲很少有课堂专门训练指导或者是花功夫去指导并得当,组织化程度是不高的,精准化密度是不够的。因为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是用来讲的,学生能否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事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按照林为民先生的说法即“好的教学,最重要的不是上好课,而是指导得当”,可以判断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教学满堂灌课堂不算是“好的教学”。

“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的核心任务就是指导好学生学习,要求既要上好课,更要指导得当,重要的是指导得当,提高了指导得当的组织化、精准化程度,尤其在指导得当上是一个重大突破,而且是放在在课堂上来指导训练,把课堂看成是学生学习训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五点四环节”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备课授课以及指导学生把握应用知识,必须按照战略“五点”和战术“四环节”以及策略“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讲中练、练中讲”进行。

战略五点,即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战是四环节,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的策略来实施好战略五点和战术四环节。

“五点四环节”要求的“上好课”必须围绕对”五点“的精讲展开。“精讲”就是在第一环节“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五点”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展开,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教材的系统,分清主次,突出“五点”,讲得少而精,精而好。“精讲”关注基础性、变化性、开放性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做到学生自学能会的不多讲,讨论能明白的不多讲,点拨能懂的不多讲,训练能解决的不多讲。重点讲“五点”、讲思路、讲方法、讲运用、讲思想。教师的“精讲”要具有画龙点睛、穿针引线、启迪思维、授人以渔的作用。

“五点四环节”要求的“指导得当”是在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之后,紧扣”五点“目标展开用四环节之后三个环节进行重练强化,并努力做到指导得当。至少采取的不是简单地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生自灭的学习,而是在课堂上教师亲自亲身参加指导训练学生。“重练”即对学生进行指导得当的工作,练中讲、讲中练,课堂训练,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第三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第四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能力”过程中采用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指导,它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并通过练习掌握知识并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技巧,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重练”是培养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关键,是突出学生学以致用的核心。教师通过对学生增加知识操练频次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应用、思辨力、创新力的培养。

指导得当表现为:一是指导组织学生有目的去练;二是指导组织学生分层去练;三是指导组织学生集中与分散去练;四是必须找到并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训练活动载体去练。包括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典型性,诸如采用知识大闯关、能力大冲浪,运用大比拼,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特点的形式强化重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举例说明、问答质疑、讨论辩论、即兴演讲、以及实验探究过程,在”重练“中,要见教师,更要见学生。教师是“重练”的设计师和参与者以及指导者,学生是主演、是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是教练、是导演。必须落实教练和导演的主导责任,发挥教练和导演的智慧谋略。要特别关注多种形式的“练”,即引入新课的练、巩固概念的练、运用新知识的练、强化重点的练、突破难点的练、培养能力的练、引申知识的练、串联知识的练、解决问题的练、学以致用的练、举一反三的练、触类旁通的练等等。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这是新时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去发现真理”。有人说,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只“教会学生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所以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习惯。

思想解放,春潮涌起。解放思想,需要学习和创新,更需要落实。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观念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的改造客观世界。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成了教师“上好课”的舞台,学校关注教师和教师关注自己如何将知识讲得精彩、使表达更有趣味,追求整体课堂讲授如何流畅,如何艺术如何智慧,并试图削除一切表达、表演的瑕疵,以能够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从而对知识产生无尽的热爱,然后按照“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的想法投身到自觉的学习中去,成为一个个成绩优良的好学生。

然而,我们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偏重于“上好课”。忽视“对学生的指导得当”,我们没有看清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好的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僵化地机械地割裂了二者相得益彰的和谐,尤其利用课堂这个时空概念对学生把握应用知识、提升思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指导得当”是严重缺失的,因为我们离不开满堂灌。

“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1991到1994年创立,走过24年风雨历程,传递的不仅是教育教学新理念新做法,更传递出一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勇气和力量。今天,林为民先生的文章又一次使得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到底是什么?这是一次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跋涉与前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