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是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1 11:48:14

“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是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33)


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在超越知识中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意义,把握思想的生成,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教学,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开放,这里不仅包括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开放,也包括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学的开放。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就是一种开放式教学过程。其内涵及其意义,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以教学“五点”即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为着眼点和切入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逻辑起点,以拓展点为开放的中心点和制高点,辐射思辨力、知识的应用、创新思维。通过“四环节”的战术组织,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四个环节,通过采用“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的讲练方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不断提高教学过程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1、教学目标的开放。

知识不等于能力,博学不等于智慧。长期以来,我们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低估了以思维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培育的意义。传统教学强调以知识为本,教学目标锁定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教学过程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五点四环节”教学强调思维为本,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练习方法、采取什么训练手段进行学习,通过什么思考途径获得结果,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和谐发展,实现学生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创新发展。知识不是靠讲授和死记硬背来的,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五点四环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环节和方法也纳入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管理,同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开放。

既要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来教。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强调教科书的权威性,教学要“以本为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紧扣教材”,教学的内容最终透过教材向内缩小,集中在考试范围上。“五点四环节”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内容要透过教材向外开放,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关注现实,了解社会。教师有权利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补充、校正、延伸、变通、调序、拓展、重组,从有形走向无形,同时鼓励对教材进行超越。教师应该尊重教材,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想。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关注书本知识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提升,向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提升。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书),而且也是“体验课程”,师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方法等都是课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也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教师应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各种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考方法。

3、教学方法的开放。

教室是学生学习地方,教学过程是双向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双边活动变成了“灌输—接受”的单向活动。“五点四环节”突出课堂练习,少讲多练,精讲多用,主张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些都昭示着教学将不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平等与对话、合作与沟通,整个过程是开放而灵活的。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批判与反思,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师要更多地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4、学习方式的开放。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本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接受式、记忆式为特征的自我封闭的方法,“五点四环节”提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个性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动情”。在读中学、讲中学、练中学、思中学、做中学,在思考中学习、讨论中学习、交流中学习、分享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批判、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的意义以及把握思想的生成。在学习方式上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开放思想,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学习方式既兼顾整体性推进,又充分体现出个性化特征。

5、教学时空的开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空间局限在教室和校园内,“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五点四环节”要求超越课堂,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再囿于校园和教室,视野也不仅限于书本和练习册。要把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宽到校内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能学习。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实践基地、工厂、农村、部队等都是教学资源,也可成为课堂。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6、教学评价的开放。

成长是比成绩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因此评价内容浓缩为考试成绩。“五点四环节”评价不单纯关注学业成绩,同时要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式评价体系,包括各学科学基础性目标和人的发展性目标,如思想生成、智慧培养、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评价不只是为了选拔与甄别,而是要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 更好地全面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7、教学过程的开放。

教学过程需要规范,但不能走向机械僵化。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教学是基本上是按教师事先预设的方案(教案)进行的,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固定的程序。“五点四环节”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课前的准备(备课)只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的一种假设与预想,真正的教学只有在课堂上才发生。教学过程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机械的程式。课堂上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变化、产生矛盾与冲突,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课堂中发生的意料不到的事件往往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的灵感最能在矛盾和冲突中激发出来,要时刻准备接纳始料未及的各种变化,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激活思辨力,培养思考力,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8、教学结果的开放。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智慧。传统教学关注的是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学生把老师提出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课也就结束了。“五点四环节”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讨论中解决问题,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外思考反思中解决问题。不必片面追求课堂的完整, 不必过分关注课堂授课的程序性,要适当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去澄清,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尽量不提供标准答案,不设定思考范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寻找结论。一个问题,学生们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一个实验,学生们可以设计出十几种不同的方案;一份调查作业,可以有几十种形式和内容;一个观点,学生们可以发表几十种不同的见解;一个论证,学生们可以例举出几十种不同的论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但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多为事实性问题,预设性问题多、生成性问题少,共性问题关注多、个性问题关注少,优秀群体的问题关心多、弱势群体的问题关心少。提问应该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拉起纽带,它应该是将教师要讲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的契机。必须教的东西不能直接讲授,必须将其转化为学生想学的东西,这才是发问的本质。

9、知识与思维拓展的开放。

“五点四环节”的核心是拓展点。“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求其上,必求其上上。”所以,要想达到考试要求,必须根据考纲适当加大知识的难度,在知识拓展上求开放。对基础知识不仅要理解记住,还要清楚来龙去脉;不仅要熟练应用,还要达到“死去活来”。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不然。这样的教学,才能提升难度,拓展宽度。“五点四环节”的关键是训练。坚决防止以考带练的发生。训练必须每天伴随着学生,训练永远比考试重要,考试不在多而在质,考试只是检验训练成果的一种方式,训练则每天都要进行。考试命题已由考查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价值立意,迫使我们有知识备考转向能力备考。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炼,既要注重知识和规律,更要注重获得知识、规律的过程,不能一掠而过,蜻蜓点水。在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过程,享受获得知识、规律的乐趣。没有思维的学习是假学习,没有思维深度的课堂是“空课堂”。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具体研究学生,探究他们的政治角色、社会责任、人性品格、素养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成长的潜质和可能性,注重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理念。

教学方法受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等的制约。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就有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开放性教学的“联系性”、“主体性”和“创新性”的三大特征,决定了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及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创设动态的学习情景,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以及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智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