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照亮课堂——“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战术体系让深度学习发生

来源:画圆战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2020-03-21 11:50:24

让思想照亮课堂——“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战术体系让深度学习发生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37)


深度学习,是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热词。新课改着力推进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加强对“学”的研究势在必行。无独有偶,“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呈现出与新课改许多完全相同的思想理念,比如,着力推进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从战略、战术和策略上关注深度学习的发生

1、“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从战略五点上把握深度学习。在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增加了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的教学内容和指标,使得教育教学的战略目标更具深度化。过去,我们在课堂设计上就两个指标,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深度不够。”五点四环节“将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纳入教学战略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教学重点难点,更要关注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体现了教学的深度性。

2、“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从战术组织上把握深度学习。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围绕教学战略目标,重点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环节上下功夫。至于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主要由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听课之后在课外的作业练习中自己进行,因为缺乏组织性,导致学生缺乏深度学习。“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则在过去教师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部纳入课堂教学,四环节的教学过程成为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和规定动作,从体制机制上使得学生深度学习得以发生。

3、“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从策略技术操作上把握深度学习。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课堂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作业练习、巩固提高、解决问题的时间在课外,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成为教学的重点或中心。“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把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节全部纳入课堂,作为教学的重点或中心,在关注学生知识获得(有形)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核心素养以及思想的生长和智慧的成长(无形),用“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的策略和技术操作来把握深度学习的发生。

4、“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从战略、战术和技术三个层面彻底打破了”以“教”为中心,继而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不是讲解员而是教练员。深度学习的发生,尤其表现在“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上。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三分讲”,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七分练”,教师作为传授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教练”身份和角色出现在课堂,不仅提升了教学的组织化程度和精准化水平,而且让深度学习得以发生。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课堂重点和中心,让学生自行在课外进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不仅缺少组织化和精细化,学生大多自生自灭,全靠自觉,深度学习仅发生在少数优生身上,何谈全面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抓住了教学的两个“牛鼻子”:一是竭尽全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在对话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长。因为只要思想碰撞,必定有智慧成长。

二、“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在立足“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上关注深度学习的发生

1、在课堂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深度学习。通过包括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即兴辩论、我来回答、我要质疑、知识竞猜、能力闯关、思想冲浪、案例剖析、顾名思义、拓展延伸、转弯抹角、解剖麻雀、庖丁解牛、开心抢答、幸运无限,智慧思考、活学活用、谁与争锋、场景再现、我思故我在、吾爱老师吾爱真理、计时记忆、限时解题、知识大会,能力大会、专项大会、基本概念大会,基本原理大会等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训练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让深度学习发生。

2、在探究式活动中深度学习。探究式行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是为寻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这一活动本质上是人类原始发现过程的高度浓缩,是教育意义上的重演。通过探究式活动行为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探究、比较探究和调查探究,让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获得发展。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用结合、当场自主练习、巩固提高的过程。这种行为,最能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3、在争辩式活动中深度学习。争辩式活动行为也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信息形式。争辩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争辩式活动行为一般设立命题正方与反方,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进行争辩,达成共识,以激起对知识与思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在聚合式、发散式活动中深度学习。聚合式活动行为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经过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发散式活动行为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前者活动的主要特点是问题本身必须存在着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但同学们在开始讨论时,并不知道这个答案或解决的方案,需要进行发散式活动。通过聚合与发散,让学生得以拓宽认识,思维碰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在竞赛型活动中深度学习。竞赛最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形成浓烈的情绪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我在每节课后都要设计“堂堂清”,让学生参与课后擂台赛,考察组内整体的认知能力,学生总是你帮我赶,比学赶超,不让一位同学掉队,不甘落后别的小组,体现了很强的竞争意识,使知识通过参与竞争进一步内化。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因为输入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教学”机制,只有平等的“对话”,思想的交流,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无论哪种活动行为,问题都要有吸引力,简繁深浅要适当。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发生行为时对学生启发引导,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围绕中心设题发言,最后做好小结,对疑难和有争论的问题,教师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标准答案会制造思想的懒汉,更将窒息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

三、“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在追求立意、方法、价值上深度学习

让思想照亮课堂,让深度学习发生。

其一,课堂是师生认识自己的地方。作为教师,要诚实地问自己:我教的知识,自己懂吗?我是在讲结论还是在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作为学生,要追问自己:我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我知道怎么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吗?其二课堂是教师理解、研究学生的地方。学生的草稿纸、做错的题,或者有的学生没学会,这是教师理解、研究学生思维过程的契机。从学生真实学习的场景出发,寻找引发学生真实学习的学习模式。其三,课堂是学识、教识和人识集中显现的地方。对物性的体悟(学识)充足,则教学显现深度;对教学的体悟(教识)丰满,则教学显现力度;对人性的体悟(人识)丰盈,则教学充满温度。

1、做好“范”。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立德树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做教育就是做自己。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一个好教师就代表着教育质量的好坏。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无论言谈举止还是做学问,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榜样。

2、关注“人”。教学改革的总原则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必须落实到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劳动,从幼小的心灵里知道,自己的成绩就是一种成果,付出一定能够得到回报。教师要真正让学生利用时间、空间、教材明确自己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舍我其谁的精神,让学生从内心明白“我的事我做主,我的事我完成,我的责任我担当”,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3、凝聚“气”。课堂中,“气”非常重要。课堂中我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眼睛瞪大了没有?学生的声音提高了没有?课堂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是感动、生动。学成于振,而废于穷,这个振就是振奋。教师一定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气神,这个精气神是人的一种能力,一种品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体现学以明理。学生能够精神焕发、情趣高涨、全神贯注,才是一种真正的精神面貌。

4、讲究“博”。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教材是教学的材料之一,是一个案例,但教师不要以为教材就是唯一。课堂上,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辅导书上的那些内容,在熟的前提下,要进行延伸拓展。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在熟的前提下,越博大,认识的程度越深刻。

5、做到“精”。《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习亦是如此。学生通过文本的背诵、知识的拓展,对学习知识的技巧、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总结梳理,打通知识脉络。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动脑筋思考,研究事物的本质,抓住线索找规律,概括特点找方法。如此,学生学到的已不只是知识,而是智慧、方法、思想;教师要培养学生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其他爱好,都要做到“精”,并能认真地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体现出做这件事的价值。

 6、追求“能”。教师应始终把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分析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要知道,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教师在课堂学习方面不能只纠结在做题上,要在方法上让学生有深度、高度、宽度,要思考、要生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我们不能保证他的每一个生长节点都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不是一个完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有他闪光、动人的瞬间。教育就是要善于抓住一个人在某个瞬间的好行为、好想法,在发现中肯定,在肯定中激励,在激励中传播,在传播中影响每一个人,让这些行为慢慢地由一个偶然的行为变成稳定的行为,从一个人的行为变成一个群体的共识,并逐渐成为一个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理性、感性、悟性三者并用。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实与逻辑是否符合客观真理,然后才能“晓之以理”;感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审视感觉与形象是否带来了美感,这样才能“动之以情”;而悟性,指的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换位思考,是共同担当,是“抚之于心”。唯有真、善、美、爱协同并重,才能最终实现“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

稻盛和夫说:“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每一秒钟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让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思想站立。深度学习的课堂、充满生机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能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教师能否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